如果社会试图用革命的方法剥夺富人财产,那就会乱套,会让社会进入一个倒循环,最后谁也不去挣钱,导致社会动乱和倒退。
所以对老板而言,只要企业出问题了,责任就全是你的,这就是利润承担连带责任的第一个含义。消费者的特点,说通俗一点就是没有良心,他不会因为你过去的服务非常好就继续买你的服务,他随时可能离你而去。
什么叫员工?找不到自己的毛病就都是别人的毛病,这就是员工。第二个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中国生产的很多东西并不是因为中国产品的总价值高于美国,而是中国产品给予消费者的部分更多,让消费者更幸福。人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我们做每一件事都有关于自我的考量,但人类的进步都来自合作,那么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怎么彼此达成合作的呢?人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无知。第一,竞争越来越激烈,意味着消费者剩余越来越多。
只有到了现代社会,才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生产的东西是为了自己消费,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自己消费的东西是自己生产的。企业家从事的活动就是伺候人的活动,具体点说是伺候消费者,明白这一点很重要。云南与泰国2009年启动云菜换泰油易货贸易,在中老泰尚未签署三边运输协定的情况下,采取中泰两国先期组织运输车辆在老挝地方口岸采用接驳和换装等方式进行运输业务,为昆曼公路中泰车辆直达运输奠定了基础,其中昆明至万象客运班线成为我国国际班线中效益最好的运输线路之一。
四是建立四国安全应急机制,水路跨境运输顺利推进。强化交通运输消费理念,坚持创新驱动,转变重物质资源投入的发展模式,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云南与越南开通3条国际道路运输客货线路。围绕两出省、三出境目标,云南省重点开发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启动了金沙江—长江水运、右江—珠江水运建设。
围绕建设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规划的昆明—磨憨—曼谷、昆明—瑞丽—皎漂、昆明—河口—老街—河内、昆明—腾冲—雷多国际公路云南境内段全部实现高等级化。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 云南省交通运输工作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既是我国睦邻、安邻、富邻的重要举措,也是包括云南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开源节流、堵漏增收为牵引,云南省提出了通过交通建设冲刺年、交通运输管理年、二级公路决战年、 创先争优示范年等举措,来实现十二五交通发展总体战略。十一五期间,云南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改造建设农村公路10.1万公里,比规划目标翻了一番,农村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云南省为提升合作效果、提高合作效率,切实加强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与通关运行规范,一是加快中越红河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
目前,云南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可达性和效率还比较低,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成本相对较高,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省内生产总值18%、运输费用占省内生产总值超过9%,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分别是10%和6%左右。7条通向邻省的干线公路,除滇藏公路外,基本实现高等级化,出省通边大通道雏形基本形成。四是大力提倡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目标是努力推进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六化建设,即骨架路网高速化,国省干线高等化,农村公路通畅化,水运发展现代化,交通服务均等化,系统管理一体化。
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既是我国睦邻、安邻、富邻的重要举措,也是包括云南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围绕两出省、三出境目标,云南省重点开发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启动了金沙江—长江水运、右江—珠江水运建设。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 云南省交通运输工作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四是建立四国安全应急机制,水路跨境运输顺利推进。
亚行发起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交通运输是九大重点合作领域。三是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动沥青、钢材等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以开源节流、堵漏增收为牵引,云南省提出了通过交通建设冲刺年、交通运输管理年、二级公路决战年、 创先争优示范年等举措,来实现十二五交通发展总体战略。十一五末,云南共有道路营运线路5272条,其中跨省区客运线路290条,国际客货运线路16条,有等级客运站474个。三是交通建设历史性欠账多。云南与缅甸有关方面虽未签署运输协定,但边境地方政府与缅甸有关方面签订了相关的试点协议,在开通2条客运线路的基础上,近两年又开通了瑞丽口岸、打洛口岸非定期国际道路旅游客运,中方货运车辆也可以通过上述口岸进入缅境内。
一是切实把加快发展、提高服务能力与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衔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综合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和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建设国际大通道,奠定对外开放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云南交通运输事业十分重视,投资不断增加,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十一五期间,云南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改造建设农村公路10.1万公里,比规划目标翻了一番,农村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年均分别增长5.19%、10.71%、4.21%和5.87%,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年均分别增长2.97%、0.65%、1.77%和5.01%。
目前全省16个州市仅有5个州市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发展先进运输组织形式,重点是甩挂运输、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水陆联运等。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云南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转变发展方式上,还有一定差距。二是着力推进通关便利化进程,磨憨—磨丁口岸签署了《便运协定》的《谅解备忘录》,解决了昆曼公路便利运输的法律障碍,规范了老挝段口岸收费。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等级公路基础薄弱。围绕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农村客运在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断延伸,按照路、站、运、管、安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科学推进农村交通建设,建成农村客运站774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441条,投入客运车辆2.7万辆,日发班次4.9万班,全省乡镇通班车率达96%,行政村通班车率达67%,初步形成遍布城乡的客运服务网络,3300多万农民群众受益,成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一大亮点。
云南山区面积占94%,地形地貌复杂,是泥石流多发地区,高速公路桥隧比例达30%—70%,平均每公里造价超过5000万元,部分路段高达近亿元。目前,云南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可达性和效率还比较低,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成本相对较高,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省内生产总值18%、运输费用占省内生产总值超过9%,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分别是10%和6%左右。
云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省129个县区中,有89个县区80%以上的支出依靠上级补贴,配套资金筹集难,交通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四是建设与管养成本高。
建设农村交通,为各族群众铺就致富坦途 山间铃响马帮来曾经是云南交通的真实写照。云南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全省92%的社会运输量依靠公路。
建设桥头堡,桥是通道,是前提,必须提前谋划、提早完善、提高等级。7条通向邻省的干线公路,除滇藏公路外,基本实现高等级化,出省通边大通道雏形基本形成。三是增开昆明至海防、昆明至莱州、昆明至宣光和文山至宣光等4条国际客货运输线路。围绕建设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规划的昆明—磨憨—曼谷、昆明—瑞丽—皎漂、昆明—河口—老街—河内、昆明—腾冲—雷多国际公路云南境内段全部实现高等级化。
强化交通运输消费理念,坚持创新驱动,转变重物质资源投入的发展模式,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是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二是农村交通发展任务艰巨。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的开发应用,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装备,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目前全省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仅占4.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15万多公里,路网结构不合理。
二是着力优化结构,转变方式,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也是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更是我国构筑国际大通道、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战略。